榮民就學的故事
【作者速寫】喬寶泰先生,民國三十八年隨軍來臺,服役戰車團修理所。四十四年以上等兵退伍,擔任高職工友、眷村幹事,立志讀書,四十六年考上輔導會高中學力檢定,隨即考取政大政治系,五十一年取得碩士學位,五十六年考取文化學院博士班,三年後獲得博士學位。曾任中國文化學院副院長、國大代表,現旅居加拿大。
輔導會實施「連貫、持續性輔導榮民就學」政策多年,造就了不少學有所成的榮民,特委託民間公司,聘請十三位記者,採訪二十二位獲得博士學位的榮民,編成《允文允武—榮民學人實錄》一書,於民國九十七年十二月十日出版,以廣流傳,為退伍袍澤效法。
接受採訪的二十二位榮民學人,退伍時階級在一等兵到少校之間,其中有兩位女性;畢業自國內大學者十六位,畢業於美國者有四位,英、德各一位;主修的學科,包括中山學術、哲學、特教哲學、社會科學、教育、經濟學、財政金融、商學、商業管理、應用數學、資訊管理、公共衛生、公共管理事務、海洋工程、電機工程、機械工程…等,筆者拜讀此書,深受感動。
本書榮民學人,不少人生於清寒,長於憂患。有兩位十歲時就穿上軍服,隨軍來臺時,安置於高雄鳳山的陸軍幼年兵總隊。有人生在人口眾多的農家,自幼「從地瓜頭吃到地瓜尾」;有人每天早上坐在菜籃中,跟著母親上市場賣菜營生;也有人就讀農校時,每天只能吃早晚兩餐,上學就帶著空飯盒到校,為了減輕家計,又不想擔誤學業,投考軍校便是最佳選擇。
先總統蔣公當年通令,在軍中設置隨營補習教育,培育有志向學青少年官兵,獲得求學機會;有人因此連續取得初、高中同等學歷。一位退伍上尉,從小學到高中,全憑教育部「知識青年檢定考試」及格,取得同等學歷。
在軍中歷練,深知能力、學問不可或缺,而有「學然後知不足」之感,有人擔任軍訓教官時,被詢及大學系所,因只有高中學歷而自嘲:「歌仔戲!」
退伍之後的出路,不盡相同,有人擔任工友、村里幹事、保險業務員,有人則當起百貨公司管理員、外貿公司外務員、裝潢公司水泥工。
立志向學的原因不一而足,但都興起了繼續升學的決心,縱然有人一再落榜,卻未阻卻上進心;不論是念大專或是軍事院校,退伍前後,充分利用瑣碎和假日時間讀書,全心準備、全力衝刺,直到考取理想學校。畢業後,又在另一半和同事的鼓勵下,繼續考取碩士班、博士班,甚至申請獎學金,負笈海外,修得博士學位。
歷經「三更燈火五更雞」、「眾人皆睡我獨醒」的奮鬥,榮民學人不但在學歷上更上層樓,甚至從名落孫山,拚上第一。在求學路上,順應際遇、感念貴人、珍惜緣分,父母、配偶、同袍和師長的養育、承擔、輔導、鼓勵和教誨,還有國軍和輔導會的指導、獎助,都讓學人們興起感恩回饋之心,而努力發揮長才,無私奉獻。
學成的榮民,或隱身立法院研究法案,或規劃公共資訊系統,或獻身特殊教育,或促進財經健全發展。也有人將教學資料和經驗,整合成教科書,以啟後進;或是出版書籍,讓後人得以「踏在知識的肩膀上」;或是精進教育學術研究,結合產、官、學界的力量,不斷提升國家科技水準,增進競爭力,進而造福人群。
總之,這是本苦學有成的故事集,希望能起鼓舞作用,使人人成為人生道路的主人,體認「閱讀乃通往知識的捷徑,教育是改變人生的階梯」,吸取真知,服務社會,報效國家。(點閱次數:414)